机床商务网

登录

六十载火花情 几代人家国心 一甲子回眸 续写华章

——庆祝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成立60周年
2018-11-29 14:07:3815824
来源:机床商务网
  【机床商务网栏目 名企在线】经过60年的发展和沉淀,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已成为一家以电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产品集精密机械、高频电源、检测控制和计算机数控技术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于解决导电材料零件因材料特殊、形面复杂、结构微细等传统加工方法无法解决的制造难题,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能源、IT、微型机械、医疗器械、模具、汽车和钢铁等行业,所研制的专用设备与技术为我国航空、航天、军工等国防装备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是我国特种加工行业归口所,是行业的研发、信息和服务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装备委员会、机械工业特种加工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电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行业组织及机构均设立或挂靠在该所,并编辑出版全国科技核心期刊《电加工与模具》。
 


 

  六十载孜孜耕耘 撑起电加工技术新天地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自成立之初起,就承载了“特种加工行业前进方向,创新特种加工行业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自1959年颜鹤鸣研制的“电火花三用加工机”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之日起,60年的执着和坚守,苏州电加工所先后为国内外金属加工、模具制造、汽车、化纤、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了众多甚至行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五轴智能高精度异形化纤拼花喷丝孔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异形化纤喷丝板

 

  建所初期,在国内研制出了电火花强化机、电火花三用加工机、超声波穿孔机、超声波清洗机、电火花制模机等电加工及超声波加工设备,自此开始在特种加工行业崭露头角。上世纪60年代,针对模具的电火花加工,研制成功了双电机控制配以RLCL驰张式脉冲电源的电火花穿孔机床,通过研发铜电极、铸铁电极的冲模电火花加工工艺,提高了模具制造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在全国开创了电加工应用的新局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坚持科研开发,努力克服困难,先后解决了硬质合金模具的平面磨削和硬质合金壳子口螺纹铣刀加工等技术问题。70年代,“硬质合金小模数滚刀电火花磨削工艺及机床的研究”项目获得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电加工所积极开展对国外先进电加工技术的学习和吸收工作。数控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锻模电解加工工艺及机床、电火花成形机床、电火花强化技术及应用、数控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螺伞齿精锻模电火花加工工艺、异形孔纺丝板电火花加工工艺及设备、硬质合金轧辊电解磨削成套技术装备等近50个项目,获得了各类奖项及千万用户的好评。
 
  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苏州电加工所不断强化市场导向,加大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力度。90年代,完成了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10台六轴数控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研制工作,从此踏入国防装备制造业领域。2013年,完成了美国GE公司的首台数控放电铣机床研制任务,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相关技术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六十载砥砺前行 开辟电加工事业新局面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的前身为苏州市重工业局科学研究室,1958年秋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农业机械、通用机械的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1959年更名为苏州市重工研究所。同年,由于当时研究室职工颜鹤鸣主导研制的“电火花三用加工机”得到北京机床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重视,并邀请了苏联电加工专家、电加工技术创始人拉扎连科一起前来考察和指导交流,苏州电加工所逐步将电加工技术确定为重点研究方向,并于1960年更名为苏州市电加工研究所。
 


60年代公司大楼
 

  1963年2月,苏州电加工所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机电研究所电加工研究室的技术骨干组建成立机械工业部北京机床研究所苏州电加工研究室;经过“文革”期间的起伏和坚守,1977年初更名为江苏省电加工研究所;1978年7月收归原机械工业部管理,再次更名为机械工业部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
 


1978年科研大楼
 

  1999年7月,苏州电加工所顺应国有企业改革要求,转制进入中国机械工业装备集团公司(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2008年进一步实施现代公司制改革,进行主辅分离,更名为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2016年底,按照国机集团业务版块战略要求,重组进入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智能制造版块的一部分,继续为国家特种加工行业尤其是电加工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新公司大楼
 

  60年的变迁中,苏州电加工所的办公场地也不断地变换、调整和改善。由创建之初的苏州古城中心的人民路一栋小楼起家;1994年,将科研生产基地搬迁至苏州市郊的桐泾南路;2003-2005年期间,由于苏州市对桐泾路地段重新规划改造,临时在高新区租赁场地过渡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工作;同时,2003年开始在高新区金山路筹建新址,2005年一期工程建成启用;2005年5月18日,苏州电加工所整体搬迁至苏州市高新区金山路180号,科研生产条件因此得到了根本改变;2010-2011年,高新区金山路基地二期工程开建,新建厂房、检测基地共3000多平方米。
 
  至此,苏州电加工所拥有了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的科研生产基地,为现代化的生产经营和持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十载开拓创新 尝试业务发展新模式
 
  建所初期,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就及时跟进国家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并充分结合自身技术能力特点,不断调整技术研发方向,积极拓展新的技术研发领域,主动承担国家急需的各类电火花加工技术攻关项目。从上世纪60年代的联合技术攻关到70年代的重点技术突破,从80年代的引进吸收消化到90年代的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再到近20年来的经营模式转变和业务转型升级,60年来,苏州电加工所一直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行,一次次技术和理念创新的尝试都是后来人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和启示。
 


 

  尤其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州电加工所领导班子积极面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部机制缺乏活力、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创新少、体量小、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科研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打开思路,敢为人先,大胆尝试,为苏州电加工所的后续快速发展和公司制运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驻温州办事处成立
 

  1999年,由事业单位转制成科技型企业后,苏州电加工所领导班子再次大胆筹划、果断决策,组建了由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和员工共同持股的“苏州中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大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制定“避开竞争,差异经营”的发展战略,着力申报并实施科技部转制院所科技发展基金,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细分市场…… 一系列经营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性改革,极大地激发了苏州电加工所广大干部、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此也开启了苏州电加工所历史上一段傲人的发展期。
 


2005中特公司新址落成典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6年底,顺应国机集团业务版块战略调整的需要,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重组进入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充实国机集团智能制造业务版块。在国机集团“合力同行,创新共赢”价值观下,在国机智能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苏州电加工所将重新出发,继续秉承“特种加工行业前进方向,创新特种加工行业发展道路”这一使命,不断开拓,积极进取,为中国特种加工尤其是电加工行业的技术提升、行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

上一篇:玉凯附件创新工艺 梳齿型磁性分离器获点赞

下一篇:开拓创新、不断完善 创力达机械用心做好附件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