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匠心铸战鹰 磨砺书传奇
- 2018-08-15 10:47:4114536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人才】他的工作是为我国新型战机的发动机研发出精密的制造装备,二十年来经他打造的数千件产品无一瑕疵。而作为一名产业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还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中国航发黎明公司技师洪家光。
中国航发黎明公司技师洪家光
走进一个静谧的有些神秘的厂房,穿越一道道安全防护门,就来到了洪家光的工作区。他正在加工一个精密零件,这个零件将用来打磨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一万多个精密零部件中,叶片就有近千片。在大推力牵引下,叶片承受着巨大的离心力,一旦与叶盘的链接不够紧密牢靠,可能会导致叶片出现裂纹或者断裂,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以往,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精密磨削技术,如今通过自主研发,洪家光团队也掌握了一套核心技术。洪家光表示,目前团队制造的刀具已经达到了3.5万次的磨削寿命,精的尺寸可以做到2微米。
别看洪家光现在这么牛,1998年刚进厂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技校的普通毕业生,厂里分配给他的都是基础的活儿。因为羡慕老师傅们的手艺,趁晚上加班的时候,他经常偷偷用师父的刀具练手,经常会出现因为弄坏刀具而遭到师父训斥的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挨了师父的骂,让洪家光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好车工,首先要磨一把好刀。针对不同的加工工件,洪家光设计出了一系列机床刀具,有的刀具特别小,就像耳勺一样,都是洪家光一点点的细心打磨出来的,这种刀具专门用来加工一些小孔,可以抠到Φ(直径)4毫米以下的小孔。
加工四毫米以下的小孔并不稀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接近0.08毫米,车工的加工精度达到这个标准就堪称。而洪家光给自己定下的标准是0.02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要怎么才能练手呢?洪家光有一个好办法。
普通易拉罐罐体的厚度是0.1毫米,要想把罐体外面的金属漆车掉的话,误差不能超过一微米,刀具也得磨削的极其锋利,并且要眼疾手快,一边加工要微量地观察和微量地进刀,来逐渐地把外面的金属漆车掉。
一个精密零件对应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对应一把刀,正是凭借这一把把设计精巧的刀和炉火纯青的技艺,洪家光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30岁出头的洪家光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原本做粗加工的他开始承担精密加工的任务。他自告奋勇,利用业余时间牵头研制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对一个工人来说,搞研发需要空气动力学、力学、化学等方面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起来更难。
洪家光拿着一批滚轮给记者介绍道:“这些轮都是在不同时期制造出来的,你看这个轮特别得不经用,磨损的非常严重,有的用完之后马上就脱粒了。”“有几次觉得自己有点承受不了了,已经超过自己的极限了,后来我一想,得突破自己,能够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我们作为一个产业工人完成不了这么一个突破,我想我要坚持下来。”
五年多的努力,一千五百多次尝试,洪家光团队终于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数控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1月8日,39岁的洪家光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当时领奖的时候也非常的激动,有一位院士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一线工人,当时他非常惊讶,他说我们得科技进步奖都是专家、学者和院士,你们产业工人是凤毛麟角。”洪家光如此说到。
在洪家光单位附近,是我国战机试飞场,时而有战机呼啸而过。洪家光感慨道:“看到的时候感觉到万分的自豪,只有坚持了,再加上你的奋斗,你才能够成就你自己。我要保证我每个产品的质量,保证我每个产品都有一个新的突破,都有一个的标准,才是使我们的战鹰飞的更远、飞得更高。”
(本文由机床商务网小编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