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平:北京大工匠数控机床操作工
- 2017-12-29 17:16:599629
【机床商务网栏目 机床人才】卫建平,男,50岁,中共党员,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及数控机床调试工。现为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卫建平工作室”负责人。他勤于学习、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不断进取,为掌握数控加工前沿技术,潜心钻研,分别成为数控车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并任全国数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数控设备用户协会理事、全国数控刀具和工具协会理事、全国和北京市数控类技能大赛裁判员、北京市数控车工考评员和督导员。2009年,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授予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¾¾“卫建平工作室”、2012年4月获得首钢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卫建平数控车工技师工作室,至此成为北京市数控行业的人。
一、不断创新实践,多次攻克技术难关
工作室成立后,他组织并参与多次产品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先后攻克技术难题:1)几何形状复杂的高炉封口外套—解决首钢一直靠高价引进的难题,难度在于材料特殊,是紫铜,并且结构极其复杂,内孔各部尺寸相互关联,但又无法测量,加工过程中由于刀杆长度近300mm,造成刀杆刚性下降,尺寸精度很难控制,从工艺方法、工件装夹、刀具几何参数上做了改进,并且从程序的刀路上做了非常规的改变,终做出合格的产品,并且已量产。2)薄板坯连铸结晶器铜板的加工,德国西马克技术,之前一直从德国进口,难度是再1530×1100×110的铜板上加工32个25mm宽的不规则槽,槽深处100mm,关键点是加工过程中怎样克服变形,从工装设计、工艺方法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得到外方的验收和好评,现在已国产化,产品已用到本钢、唐钢和珠钢等多家企业。3)研究实现了采用新型刀具进行加工的应用与推广¾¾使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4)完成了在数控立车上加工无进刀槽的双线变螺距螺纹¾¾充分发挥数控机床潜力和利用率,并获得了2008年全国数控机床应用工艺方案征文大赛一等奖。5)完成了连铸机核心部件扇形段框架的加工¾¾使企业产能效率达到国内专业制造厂家的水平,由于加工技术创新,加工精度等级提高,产品合格率由69%上升到99%。由原来每年加工30套,提高到300套,生产效率提高近十倍。仅加工机具一年就节约资金超过200万元,多创利近500万元。此项目被评为首钢总公司佳操作法;2010年第三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其中两项成果在2011年获国家实用新型:半体类零件中心快速定位装置和薄壁轴承座孔加工定位装置。6)创新完成在三轴联动数控镗铣床上用宏程序编程的方法加工尾段外筒、空间尺寸位置极其复杂的碎边剪刀架部件,为企业提高了度和减少外委费用。7)创建了校企合作的生产模式¾¾加工连铸机框架上的薄壁轴承座和水冷板,为企业和学校带来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做到双赢。
二、不仅立足本岗位,还乐于奉献他人,服务社会
2011年被评为首钢总公司技术带头人;2011年6月被评为市国资委系统共产党员;2011年7月被评为“首都市民学习之星”;2011年9月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4月被选为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2012年11月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2013年8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数控车工技师;2013年4月被中国机冶建材工会评为模范创新工作室;2014年10月获百姓学习之星;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机冶建材工会劳模示范型创新工作室;2015年被评为第七批首钢技术专家。
在首秦400板坯连铸机制造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及计算机仿真加工技术,提升了整体的工艺制造水平。创新了“一键式”操作的模式,不再需要机床操作工在加工工件当中倚仗工作经验去设定机床切削参数。从而大大减少了刀具的损耗,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产品化以后,配管的难度和制作量成倍增加,有了操作前的虚拟装配,使极其复杂的装配过程简单化了,而三维仿真配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施工图的二次优化设计,从而避免了管路干涉、手工操作效率低,废品经常发生的情况,现在只需通过程序控制就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管线一次预制,工效提高10倍以上,废品率从过去30%降到现在低于1%。远程监控管理实现了在计算机上通过网络监控实现对现场实际加工状态,包括主轴转速、切削进给、功率负荷、机床报警故障进行真实记载,实现了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化及仿真技术在冶金装备化加工中的开发与应用荣获首钢科学技术奖,此项目2013年获第四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
三、为培养数控技能人才,创建了校企合作的模式
卫建平工作室发挥其作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技术攻关的带头兵、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工作中采取生产、学习、研发相结合的模式,力求产学结合,做到人才培养。技师卫建平发挥其技术的作用,通过组织现场课堂、导师带徒、技术难题会诊、技术研发等多种活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能培训。在其带动与指导下,先后培养出:数控车工技师170人、技师42人;数控铣工技师32人、技师13人;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76人、技师27人。在担任全国数控大赛北京队技术总教练期间,带领北京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2次团体、9个单项,并多次授予北京市教练员称号。
工作室与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企业储备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搭建畅通的渠道;为保证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提供了有利环境;针对企业加工的小型复杂零件,借助学校的资源,使企业生产任务事半功倍。
(原标题:卫建平:北京大工匠数控机床操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