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强则国强 装备之母亟待腾飞
——第30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侧记
- 2017-12-23 11:18:2513822
专精特新是出路
作为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机床工具行业的次盛会,机床行业发展牵动了各方领导的神经,特别是十九大报告对发展制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宏祥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进产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同时要以钉钉子精神,建设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加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持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要大力培育壮大新型产业,要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包括机床工具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机床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几十年来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让业界人士忧心不已,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在主旨报告中深刻总结了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历程:一是在中国站起来的过程中,机床行业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担当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整体上与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还不能生产;在中国富起来的过程中,机床行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受到国外先进的机床行业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骨干机床工具厂开始分化,全行业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一些骨干机床企业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在中国富起来的时代,机床工具行业几起几落波浪式前进,不仅体量大大增加了,水平也有所提高,可喜的是出现了像华中数控、广数等专业数控系统制造企业,也出现了光洋、精雕、沈机的i5等一批自配数控系统制造基地,与主机共同发展,光洋等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的产品已进入军工企业生产使用,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与产业链。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机床工具生产国、大消费国、大进口国。不过沈老也客观地分析指出,中国机床业虽有国家04专项的支撑,出现了一批的数控机床及专用设备,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仍改变不了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态势和大而不强的现实,显然也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机床工具行业亟需在进入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与军工装备、高铁、电工、海工等行业比翼齐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制造业的“总工艺师”,制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努力解决行业面临的体制机制、人员结构、技术储备、发展模式等更多困难,走上涅槃重生的新征程,真正为中国强起来起到“母机”的作用!
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领导出席论坛时表示,机床工具行业多是中小企业,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正式颁布并将实施。工信部正着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2013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变化是永恒的主题
可喜的是,机床工具市场和行业运行呈现了回暖和趋稳的局面,整体形势看好,同时也呈现出几个好的趋势,增速和效益同步提升,结构优化和化转型同步推进,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到提供解决方案演进。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床行业交出了多年难得的成绩单,1-9月全行业主营收入7641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481亿元,同比增长22。2%。丁宏祥指出,与先进制造相比,机床工具行业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自主品牌还不强,向化、智能化转型还不快。为此,我们既要增强信心又要深刻认识新工业革命对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深刻认识机床工具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贯彻新理念,把握新趋势,发现新需求,深耕细分市场,加快向化转型,加快向智能化转型,加快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作为实体经济的载体,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中国宏观经济脱实向虚和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机床行业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在当前,智能化产品正在极大地改变传统机械产品形态,智能制造正在改变传统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远程运维日益发展,协同研发和协同制造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甚至正在孕育萌芽的人工智能或许将超乎想象地驶来。面对新技术发展潮流,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冷静地表示要保持应有的态度:一是要敏感,不能漠然;二是心要热,头脑要冷;三是不但要拼“术”,更要拼“道”。
论坛上,蔡惟慈全面分析了当前机械工业的运行形势,指出机械工业呈现出结构性变化趋势:一是行业结构适应消费、民生市场发展而进行调整;二是产品结构在向节能减排和方向发展;三是技术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他特别指出,机械工业不足、低端过剩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一方面,需求不足仍是主要困难;另一方面,虽然近几年攻、补短板有进展,但设备过分依赖进口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现在机械工业每年仍需进口3000亿美元,可见不足的矛盾很尖锐。机床、仪表、汽车行业逆差尤其突出。据统计,2017年1-9月机床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7%。这一数据也从侧面佐证了蔡惟慈的观点。蔡惟慈在调研中发现,在“中国制造2025”所部署的五大工程中,各地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智能制造“热”、工业强基“冷”、创新中心建设“难”的现象。在机械工业向升级、由大变强的进程中,创新能力弱和基础不强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不过,他也欣喜地指出,机械工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萌发:一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温;二是由卖产品走向卖服务,服务型制造日益兴起。中国机床总公司总裁梁枫也指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正呈现出精密高速化、智能制造化、柔性集成化、大型复合化、绿色节能化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新的供需模式。
针对智能制造理解的误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指出,切记不能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要把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制造要素,通过补齐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瓶颈,统一好标准,实现数字化向智能化的升级跨越,彻底解决“空心化”问题。希望中国拥有工业4.0,而不是工业4.0拥有中国!
出席本届论坛的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赵明生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要解决中国机床业的发展问题,必须用新技术、新模式开启新思路,组织得力的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实施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此外,还有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要加强实验室及其装备建设,如同电气电工产品必须通过试验才能出品和强制性认证一样,机床行业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够的。这也让笔者联想起美国如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着力点,如在建设轻量制造创新研究院(LIFT)、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院(IACMI),以及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America Makes)等“美国造(ManufacturingUSA)”项目过程中,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地不断投资兴建先进制造基础设施,其主旨是,一方面要推动技术成熟度的跨越,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出更的劳动力,从而为新增先进制造业的大量就业和经济发展目标铺平道路。如2017年10月落成底特律的新制造创新工厂设有LIFT总部和IACMI车辆技术领域的研发中心,近5000万美元的投资达到了世界的制造设备水平。
转型升级“云”上飞
中国机床总公司作为国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特别是在俄罗斯市场这个“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经过多年深耕已经初步形成了线上展示、线下交易、售后服务、保税仓储等一系列优势能力体系。鉴此,中国机床总公司本着“给需求寻找解决方案、给解决方案寻找用户”的理念,积极筹建了机床云平台。本届信息会上,有十余家机床工具行业签约了该云平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云平台将成为机床工具行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为业内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特别线下俄罗斯机床展+中俄机床产业园+莫斯科保税库的建设为云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中国机床总公司云平台的建设负责人还诠释了域名为ACMTC的“智能中国机械云”的内涵:A-AI代表人工智能、C-China代表中国、M-Machinery代表机械、T-Technology代表技术、C-Cloud代表云。因为见证了中国机床工具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振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更是成为中国机床总公司与生俱来的使命。“智能中国机械云”携、专业与跨境跨界的独特优势,聚焦供需对接、一带一路和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大平台、大数据和云计算来打造集信息、产品、展览展示、服务及销售于一体的“行业平台”。其总方针就是针对机床工具行业特点和痛点结合互联网的趋势和优势,打造全新的BTA(搜索、沟通和电商)。
(原标题:机床强则国强,装备之母亟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