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上海洋山港区四期开港试运行 “大脑”“心脏”均中国造

2017-12-14 14:08:479341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艳玲
  【机床商务网栏目 国内新闻】12月10日,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的码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开港试运行。
 
  创新设计向智慧绿色港口转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我国启动洋山深水港区选址工作。历经10年论证和建设,洋山深水港区于2005年正式开港。
  
    随着二、三期工程的续建,洋山深水港区已成为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亿标箱,约占上海港40%以上,有力助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0年跃居首位并保持至今。
 
  2014年12月23日,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全面开建。洋山港区四期码头的建设投产,标志着上海港的发展已突破传统模式,向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转型。
 
  上海港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洋山港区四期总用地面积达223万平方米,采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案,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整个工程建设5个5万吨级和2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岸线长277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箱,远期可达630万标箱。
 
  记者了解到,整个码头装卸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岸桥(QC)+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远程操控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的装卸生产方案,并采取首创的双箱吊轨道吊作业模式,港区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驾驶人员可在舒适的办公室内通过远程操作台,轻松地控制位于作业现场的装卸机械。
 
  智慧“大脑”绿色“心脏”均为中国造
 
  据介绍,洋山港区四期采用购自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即将投产的10台桥吊依托先进的船型扫描系统(SPSS),可以在自动作业过程中“游刃有余”。AGV采用了当今前沿的技术,可以在繁忙的码头现场自如穿梭,并通过精密的定位准确到达指定停车位置。轨道吊均采用自动堆箱技术,通过安装在小车上的激光摄像头进行实时扫描,帮助轨道吊实现平稳的自动抓放箱和防摇防扭功能,从而让轨道吊在箱区内部作业时完全实现自动化运行。
 
  洋山港区四期码头运行的核心技术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为自动化码头技术的推广和输出奠定了基础。上海港务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是这个全新码头的“大脑”。TOS系统覆盖自动化码头全部业务环节,衔接上海港的各大数据信息平台,提供智能的生产计划模块、实时作业调度系统及自动监控调整的过程控制系统。
 
  洋山港区四期使用的三大装卸机种——桥吊、轨道吊、AGV均采用电力驱动,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及堆场装卸环节完全解决了尾气排放问题,环境噪声也得到极大改善。洋山港区四期的装卸生产设计可比能源综合单耗仅为1.58吨标煤/万吨吞吐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原标题:上海洋山港区四期开港试运行 "大脑""心脏"均中国造)
 

上一篇:天津机床博物馆 网上博物馆上线

下一篇:首支智能制造领域基金 10亿基金“撬动”扬州智造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