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中国先进战斗机无法大规模量产 因缺少工业母机

2017-08-04 08:30:0114943
来源:网易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 中国得到的首批苏-27战斗机,包括苏-27SK和苏-27UB,是直接从俄军作战序列中抽出交付中国的,因此,并不是此前苏俄出口复杂武器装备的那种缩水版。这些苏-27作为重型制空战斗机,其配置完全是为了空战,其随机配备的R-27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和R-73红外制导近距空空导弹都是当时俄罗斯空军先进的武器,其中R-73还是当时世界上为先进的近距空空导弹,直到被美国AIM-9X“响尾蛇”导弹超越,而R-27则是中国空军在历史上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国产的歼-8战斗机直到1996年左右才获得这种能力。
 
  理论上来说,作为纯制空的苏-27战斗机也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其武器主要是各类火箭巢和无制导航空炸弹,在中国军事新闻的电视画面上也经常看到苏-27这种重型制空战斗机挂载火箭巢地空对地攻击。不过,这批苏-27战斗机的大挂载量只有4吨,原因并不是苏-27的气动设计或者动力不足以挂载更多的武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结构设计问题,挂载超过4吨的武器后无法安全保证其飞行安全。
 
  俄罗斯方面在对苏-27系列后续机型的设计中,将加强其结构强度作为改进重点,尤其是在苏-30系列战斗轰炸机上,终,现在生产的苏-27系列其大挂在量都已经提升到了8吨。不过,在中国沈阳航空公司生产的歼-11系列战斗机,也就是中国生产的苏-27系列战斗机,根据此前的有关消息透露,中国沈飞并没有完全吃透苏-27,尤其是在气动控制和结构设计上,比如,俄罗斯生产的苏-35战斗机依靠其先进气动控制技术,已经取消了苏-27系列的机背减速板,而中国生产的苏-27则始终保留着这一设计,此外,在结构设计上,中国方面始终在对其进行结构补强,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过,今年中国设计生产出了类似苏-30的歼-16战斗轰炸机和对机体强度要求很高的歼-15舰载机,似乎从某种方面显示其结构设计得到了很大改进。
 
  近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声称,俄罗斯航空人士了解中国歼-11B和歼-15的生产情况,他们认为整个生产计划是失败的,因此不排除中国向俄罗斯进口更多苏-35的可能性。有人甚至认为,从苏-35开始,中俄可能在苏霍伊系列战机上重新合作。歼-11B、歼-15和歼-16没有进入量产的原因不仅仅包括“太行”发动机“不争气”,电视报道显示歼-11战机零部件的制造还需要使用工人手工完成。而中国缺乏西方军用精密机床、铣床导致无法大批量生产歼-11B、歼-15等机型的零部件,这样看很多零部件生产不合格。汉和称,由于“太行”发动机仍存在问题,使歼-11B、歼-15和歼-16等机型无法大批量装备,而就算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的歼-15依然无法满足海航的要求。
 
  军事评论员赵喜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中美“和平典范”的产物,中国曾经将两架沈飞生产的歼8战斗机送到美国格鲁曼公司进行改装,但在改装过程中,美方工程师惊奇的发现,这两架同一型号飞机的零部件居然不能互换,是手工生产的。众所周知,在量产先进飞机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先进数控机床,中国虽然供应了世界市场的大部分机床产品,但在产品,尤其是军用数控机床上,中国与美日德,甚至俄罗斯都存在巨大的技术差异。此前中国军事圈已经有传闻,声称中国先进战斗机无法大规模量产的原因除了发动机问题之外,就是在精密零件的批量生产上存在很大障碍,媒体的报道上,也报道了国内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用原始的手工方法制造先进零部件的事。可以说,《汉和防务评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航空工业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的行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尤其是其他工业部门的支持,但就目前中国工业的状况来说,虽然中国生产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工业产品,但在工业母机上,还存在着对国外产品的巨大依靠,军用工业母机更是遭到其他国家的封锁。要想实现中国航空工业的真正强大,除了持续深化的改革和行业调整之外,重要的就是对整个工业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原标题:中国先进战斗机无法大规模量产 因缺少工业母机)

上一篇:2016年机床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篇:倍加福执行官:实现德国工业4.0需要两个核心驱动力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