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为企业带来了什么?
- 2017-07-10 16:52:2913733
【机床商务网 本网原创】2014年,随着"东莞一号"文件及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机器换人”在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并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机器换人”的浪潮。提到“机器换人”,相信正在从事制造业的人们都不会对这个词语感到陌生。随着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传统制造企业于2012年底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这一举措后,国内一些企业亦纷纷效仿,都加大了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装备的力度,以期尽快完成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如今,“机器换人”的理念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机器换人”到底为企业带来了什么呢?
提升生产效率 节约人工成本
笔者认为,“机器换人”为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大便利就是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据黄山市祁门新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新介绍,他的公司在引进机器人之后,一台机器每天可生产3万只桥式整流器,等同于原来10个工人的工作量。
传统制造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众多的人力进行搬运和周转,特别是使用机床加工的企业。以往的机床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台机床配一个工人负责上下料,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工人操作不当导致机床受损或人员受伤。企业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设备占用面积,还能减少工序间的物流时间及工件周转中的二次碰伤。
前段时间笔者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如何将“机器换人”应用到实际中。文中提到,在占地8.7万平方米的工厂中,实际员工只有不到400人,并且这400人中的多半只是负责监督和检查环节是否出现问题,并不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据该工厂负责人杨伟欣介绍,工厂在建立之前,先利用3D仿真技术排除了169个干预项,确保每一道无人生产程序在实际作业中能够正常运行。正是凭借着先优化工艺后再建工厂这一做法,使得该厂建成后运行至今,一台设备也没有移动过。
时间就是金钱,“机器换人”的实施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也让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生产周期大幅下降。
加快企业转型 提高员工素质
随着智能制造的浪潮来袭,传统制造业要想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已是必然。笔者认为,“机器换人”的发展是渐进的,制造业中很多高劳动强度,低技术强度的工作会将首先被机器所替代,这也给了基层员工通过学习来加强自身的技能熟练度,提升自身素质从而避免被机器所取代的一个缓冲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升级必然会使企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然而在笔者看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个人在成大事之前都要经历种种磨难,更何况是聚集了众多人才于一体的企业呢?企业不仅要加速“机器换人”的步伐,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机器换人”来打破自身发展所受到的阻碍,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做出贡献。
前段时间,网络上关于“机器换人”的报道着实不少,其中有很多网友都提到“机器换人”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人下岗这个问题。人类从刀耕火种社会发展至今,改变大的就是工具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也不断增加,机器作为人类科技的产物,给人类带来的应该是便利而不是烦恼。历史上的棉农工人失业和工厂工人失业等事件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曾引起人们的恐慌,清朝末年的官员曾国藩就反对修筑铁路,理由是这会使大量的依靠赶马车和江河水运等等讨生活的百姓破产而衣食无着落。然而事实证明这些事件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总而言之,“机器换人”为企业带来的终归是利大于弊。在“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应把握有利时机,主动谋求改变,让“机器换人”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把利剑,在中国制造的前进之路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