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光洋的发展逻辑
- 2017-07-07 09:23:589259
【机床商务网 名企在线】大连光洋集团是个仅有24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主营光纤总线开放式数控系统和直驱式关键功能部件,以及电主轴、主轴编码器、细分器、实时核、软PLC等数控产品。旗下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大连光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攻数控机床,如五轴立式车铣磨复合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卧式铣车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床等。对光洋在金切机床领域,特别是数控机床领域的崛起,业内外十分关注。带着问题,我们访问了于德海董事长。
问题一:为什么逆市而动?
当需求下滑、市场收缩时,光洋却正在加紧新制造基地的扩建。
于德海说:我们是顺势而为。
自2011年下半年始,我国机床业特别是金切机床进入持续下行通道,跌幅之深、时间之长为历年少见。需求锐减,令一批刚刚完成产能扩张的机床企业顿感压力,更有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深受其累,这几年国内企业都在压缩规模,而大连光洋却在2015年11月6日,举行了隆重的新产业园奠基仪式,公布了将用两年时间建设一座25万平方米恒温恒湿地下厂房的基建目标。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3亿元,达产后计划年产值过百亿元,这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也是一个很大胆的目标。
首先,钱从哪里来?于德海董事长回答道:我们尽量不用银行贷款。他介绍道: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可以把成本控制得很好。大连光洋集团不仅从研制工业系统控制器各类产品入门,而且一直都在以工控产品的生产销售所获利润,支持企业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发展;同时,数控机床及相关产品的研制,也开始获得利润。此其一。其二,地方政府在合理范围内,对开发区的土地使用等实行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入驻。其三,光洋集团为基地建设项目的投入,进行了已有资产的置换。其四,社会资金入股。
其次,产能扩大是否盲目之举。于德海介绍说,光洋集团的扩张升级搬迁建设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和逻辑。在进入机床领域全产业链发展的前期实践积累已有10余年,为在产业中领域战略布局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现在,光洋已经从高沉没成本、小生产规模、高平均成本的初始点上起步,逐渐放量,成本渐低、优势渐显,而要充分实现光洋的储备优势,还需要更大的投资支持其实现更大的产量,所以决定扩大产能。而此时国内市场的调整升级趋势愈加明显,在需求总量减少的背景下,市场特别是军工、航空、航天、能源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对五轴数控机床产品的需求保持了较强的需求势头,而光洋集团自身产能已经严重不足。于是,在充分借鉴2012年光洋集团建成投入使用的1.5万平方米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设计、施工、使用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立项“大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所以,这个项目的开发,既是光洋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
问题二:为什么弃专做全?
“专精特”是机床企业的一大特征,光洋却在着力打造全产业链。
于德海说:我们在追求佳性价比。
光洋集团起步于1993年,从工控产品做起,有所积累后,开始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取得经验后便决意进入整机领域,并且是从的五轴数控机床切入,从学习消化先进技术做起,研发五轴控制系统和数控机床。这时,光洋遭遇了用户信任问题和产业链配套卡脖子的问题,因为通过市场方式往往不能获得关键配套技术和产品,做不出高性价比的产品,用户对国产机床特别是新兴民营企业的产品难以充分信任。
于是光洋一步一步地走上向全产业链、全技术链方向发展的道路。在开始研制五轴数控机床时,即从技术链、产业链层面,对整机及关键部件开展全面、系统的创新,按照“整机满足用户工艺要求,关键部件满足整机质量要求,关键零件满足关键部件质量要求”的客观逻辑,对数控产业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实施饱和攻关。
这是一项十分冒险和吃力的模式选择,不仅国内各大机床企业,即使先进的跨国公司目前都没有采用全链条制造的。光洋集团董事长于德海在此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首先,五轴数控机床从零件级不能有短板,任何一个小缺陷,经过从零件到功能部件到整机的逐级放大,就会造成机床功能、性能、可靠性方面的不足,而无法达到用户工艺的要求。因此,数控机床及其关键部件甚至关键零件的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次,范围内数控机床行业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少数国家,各所属企业分别拥有不同的核心技术和优势资源,并且从关键核心零部件开始对中国机床企业进入数控机床领域进行限制,或高价,或禁售等。第三,其实西方一些机床企业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多少经历过全产业链发展阶段,后随社会化分工进程、先进工业环境形成,培养出好的专业化供应商和配套体系,才逐渐进行了专业化制造的剥离。第四,从当前中国机床企业面对的实际出发,并结合大连光洋的现实条件,要获得优性价比的数控机床产品,做全产业链开发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经过10余年努力,光洋集团现已构建了数控产业的技术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涵盖了多种数控机床及其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传感检测系统、铸石床身、工业机器人、液压自动化工装等,机床国产化率高可达95%。
思考:光洋具价值的经验是什么?
与用户紧密结合的特征,伴随光洋成长。并从初单纯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的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机床行业近年来持续进步亮点频出的企业,光洋可总结的经验还是很多的。若说具价值的经验,应该是坚持用户协同,不惜成本执著改进,形成共同创新和受益机制。
作为一个从市场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光洋生就面向市场求生存,而且表现出强烈的“与用户(工艺)相结合”的特征。这种结合将光洋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初单纯的交易、买卖关系,转变为双方“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的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不仅帮助光洋集团迅速建立起产品改进和升级的良性循环,而且推动其技术观念发生了深层次变化,终形成了“凡是五轴数控机床,其本质上都是专用机床”的认识。
这一认识的形成,既是企业创新实践的结果,也是市场倒逼的产物。光洋集团所属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与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叶片)合作的案例就很典型:无锡叶片是的透平叶片专业供应商,主要为大型电站汽轮机、燃气轮机及航空发动机等各类透平动力装备提供叶片产品。科德数控早在2007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的支持下,将其研制的首台KDW-4200FH提供无锡叶片,共同研究开发汽轮机叶片加工工艺,并由用户牵头以“透平机械叶片制造应用国产数控机床示范工程”课题申报国家重大专项获批。历时10年,科德数控先后投入5000万元,研制了4代产品,紧密结合用户工艺,在无锡叶片的合作支持下,完成KTurboM3000五轴卧式叶片铣削加工中心的开发研制,这是目前世界上可加工大叶片的专用设备,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可靠性均达到进口设备同等水平,售价约为世界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光洋集团服务的用户还有航天、航空、汽车、能源及刀具领域等。今年3月28日,来自工信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及04专项专家参加了在航天科工三院举办的“国产数控系统应用推广现场会”。会议参观了光洋集团在航天科工31所的示范应用项目现场,由22台大连科德5轴数控机床构成生产线,机床的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机床。工信部苗圩部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国产装备在三院的成功应用,同时指出,数控机床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发展数控机床,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
光洋经验是在市场生存发展中摸索而来,具有自身独特性和一定偶然性,但在当前对中国机床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原标题:大连光洋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