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邓元山:创新“尖兵” 专啃“硬骨头”
- 2017-06-19 16:34:225838
【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邓元山,现任中国航发“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专家、中国航发南方精密加工中心劳模创新工作站站长、公司“技能专家协会”秘书长。重创新、精技艺、求实效,从邓元山身上我们能“轻而易举”找寻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基因。正是这种“轻”,更映衬着邓元山“庖丁解牛,技近乎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过硬本领,着实展现着他用敬业、勤奋和执着的工匠品质,对“严慎细实、精益求精”作风做出的生动诠释。
创新“尖兵”,专啃“硬骨头”
“结构复杂”“易变形”“精度要求极高”“材料难加工”“可加工性差”等都是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者们望而生畏的“拦路虎”,而邓元山就是那个“降虎人”。1988年刚入厂时,年轻的他几乎是从零学起。“个头小不怕,个头会长,力气小也不怕,可以锻炼。更重要的是态度,是刻苦钻研的精神。”邓元山任师傅向初恺的一番话,鼓励他一直走到今天。
2000年,邓元山次接触到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看着机床的代理商在安装、调试设备,忍不住好奇想凑上去摆弄,却被代理商当场呵斥:“不懂就不要乱动!”“我当时心里真的很难受。”说起这段往事,邓元山仍记忆犹新,他暗下决心要驯服这些“洋设备”。白天,邓元山紧跟在厂家培训师身后,记录他们的操作过程,晚上就一个人在设备上反复练习,从加工步骤到调整切削参数,邓元山反复试验几十次,直到找到佳加工方式。凌晨回到家,他还要上网查询国内外对新机床操作补充说明的各种资料。“感觉他可能娶的是工作,只差搬床被子就能睡在单位了。”妻子罗玲开玩笑说。
有“点子大王”称号的他,先后攻克国家重点型号关键零件加工难关30项,完成500多个新编程序的首件加工调试和工艺改进,为公司创造价值近100万元;创新机匣加工中多余物控制方法,提出新工艺方法,近五年来减少加工时间3.5万小时以上,节约成本156万元;将某型号附件机匣的加工周期由90天缩短为45天,年产30台提高到120台,“附件机匣加工质量控制QC小组”被评为2010年度湖南省质量管理小组……这些创新提效,源于他师傅那句“刻苦钻研的精神”。
拥有这么多荣誉、这么多头衔,邓元山其实早已可以“坐享其成”,但他却还是那个从来不记得下班时间的人。大家从外面吃完饭回到生产现场,常常能碰到他妻子等待忘我工作的邓云山去吃饭。因此,与邓元山在同一个单位的妻子常被同事调侃为“望夫石”。
罗玲说:“虽然有时也会不理解,但他几乎把工艺创新、提效提质当作艺术品在雕刻,只想不断地提高科研生产效率,那我为什么不支持呢?”是的,对于爱琢磨、爱动手的邓元山来说,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时,他幸福。
技术“领兵”,钻研才有底气
在精密加工中心,常见到邓元山忙碌于中心各个数控车床之间,帮助大家处理疑难杂症。一般人大多能掌握3种类型机床的操作,而邓元山能熟练操作20多台各类精密数控机床,掌握了6种以上世界主流数控系统的操作和编程方法,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刻苦钻研”。
2014年他所负责验收的一台五轴数控机床,由于所用数控系统是某公司的新操作系统,国内厂家在精度调试、操作使用、培训方面缺乏经验。调试过程中机床出现了位置精度不合格、试切严重振刀等问题,厂家4次派相关人员攻关也未解决,造成设备无法按期验收投产,工作陷入僵局。邓元山又一次发挥刻苦钻研的精神,反复查找资料、在机床上做试验、综合判断,后独自将问题逐一解决,并编写出标准后置处理程序,得到厂家的高度赞扬。
由于国内目前拥有的设备和加工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机设计制造要求,邓元山凭着对设备加工性能的了解和刻苦钻研精神,在工艺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大量技术攻关,解决18起超高精度机匣的加工难题,确保关重零件的准时交付,并总结出一套先进的加工中心安全操作方法,以及加工中心首件加工的质量控制方法,现已贯彻落实到精密加工中心规范操作流程中。
培育“精兵”,严师出高徒
十多年来,邓元山先后现场培训操作人员5300人次,带徒弟29名,其中徒弟邹诚取得2010年第四届数控大赛“数控铣”全省第二名,汪沼获2014年第六届数控大赛“数控铣”全省第三名、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综合制造”项目集团公司选拔赛“数控加工”专业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徒弟的成绩离不开“严苛的师傅”,有一次徒弟倪慧文因为同一个错误犯了两次,被批评得流下“男儿泪”。邓元山语重心长地说:“航机生产工作不像其他,如果做错几乎是没有回头路的,交付节点、产品质量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用心来学,不至于每次都错,学习态度重要。”训斥归训斥,他还是会不遗余力地耐心教导。后来,倪慧文凭借不断的努力学习,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评上了2015年度公司劳模。
工作中特别严苛的他,平日里与大家几乎是打成一片。劳模工作站的青工廖震谈到初来公司时,跟着邓元山学习,邓元山除了在工作中对他悉心指导,生活上也处处照应。廖震说:“生活中的他,就像老大哥一样细心照顾着我们,有时还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他亲自下厨,味道超赞!”
施令于人,必先躬行。邓元山以身作则,员工上一个班,他往往是一个两班连轴干,白班和晚班的员工都能在生产现场看到他的身影,随时可以找他帮忙。青工在工作上缺少经验,如果没有引路人,容易走进死胡同,邓元山付出的是经验值和精力、爱心,收获的是员工信心的树立、团队凝聚力的增强。
一个人带动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升华一个群体。邓元山牵头的劳模工作站通过积极开展岗位创新、节能减排金点子等创新活动,定期组织召开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发布会,充分调动了员工改进改善和技术创新积极性。近年来,工作站成员共获30多项荣誉,培养了公司年度“杰出青年”6人、公司劳模4人、地市劳模1人、省部级劳模1人、技师9人、技师12人、技能专家4人。
(原标题:中国航发南方精密加工中心邓元山:刻苦钻研 练技能 传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