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德州工匠吕桂柱:精益求精 确保产品“零误差”

2017-06-13 10:06:126520
来源:德州新闻网 作者:王秀青 王砚才 任晓敏
  【机床商务网 机床人才】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儿、专注的眼神、灵活的双手……6月5日,在德州普利森机床有限公司,见到今年德州工匠、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桂柱时,这是他给记者的印象。当时他刚给一组安装好的镗刮滚三组合刀具做完数据测试。“尽管客户要得急,也不能马虎,要做到好,确保质量。 ”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
 
  为了这个信念,自进入普利森至今22年时间里,吕桂柱勤奋努力,已经精通工具、装配等多门钳工工艺。多次在全市钳工技术比武中夺冠,2015年还在全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如今,作为普利森技术部深孔刀具装配实验室的骨干,他主攻装配环节的难题。
 
  22年打磨“毫厘之功”
 
  吕桂柱是陵城区人,今年42岁。1992年,16岁的他考入德州机床厂技工学校。 1995年毕业后进入普利森公司,不久就被九车间钳工班班长姬长锁相中,收为关门弟子。“这孩子性子稳、肯吃苦,有股子钻劲儿,是棵好苗子。 ”姬长锁说。“师傅教的件事就是练好基本功。 ”吕桂柱说,划线、打样充点、钻孔、攻丝、套丝、研磨、凿、刮、挫……这些基本动作要想掌握熟练,得反复练习,过程很枯燥,既要吃得了苦,还要耐得住性子。他伸出双手,上面满是老茧,这是练功留下的印记。“干我们这一行,手上磨出泡,都是家常便饭,严重时,吃饭连筷子都握不住。 ”
 
  钳工细分为工具钳工、模具钳工、机修钳工和装配钳工。吕桂柱主攻的是工具、装配钳工。具体说,就是在公司负责深孔机床辅具、刀具的机加和装配。“工艺要求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4。 ”吕桂柱对误差的数十分在意,在他看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旦出现误差,就要反复测量、调试,直到符合标准为止,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产品变成一件无可挑剔的艺术品。 ”
 
  有些钳工对零部件接口处的毛刺并不十分在意,但吕桂柱不这么认为,为检查设备的接口处有无毛刺,他总是赤手去摸,“钳工是一门良心活,不能差不多就行。 ”
 
  从19岁成为一名钳工学徒起,吕桂柱用22年打磨自己的“毫厘之功”,他希望自己经手的每台设备都能达到“零误差”。
 
  做技术革新的领头人
 
  不仅仅满足于将手头的精细活儿做熟做透,吕桂柱还有股子钻劲,不断尝试创新。“进入公司22年,大部分新产品的研制、装配我均参与其中。 ”吕桂柱介绍,在新产品研发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图纸没问题、零件没问题,但就是难以组装到一起,他就负责攻克这些难题。
 
  有一次,在生产BTA机夹钻头时,工人们发现按照原来工艺流程组装后质量不够稳定,于是吕桂柱日夜琢磨反复实验,终通过研制、使用机夹钻头检具检测后,确保了刀尖与导向键的同轴度,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可以成为进口产品的替代品,节省了大量资金,且缩短了交货期。
 
  2011年,公司组建深孔刀具装配实验室,领导个选的就是吕桂柱,“把这事交给他放心”。“师傅常对我们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有时碰到难题,师傅一遍遍测量、比对、改进、测试,一定得找到答案才罢手,是我们这儿有名的拼命三郎。 ”和吕桂柱同在深孔刀具装配实验室的司志浩,是他手把手教出的徒弟,曾获得普利森职工比武第三名,他佩服师傅这种追求的精神。“虽然师傅2013年就已经是技师了,但还是坚持不断学习、钻研业务。只要有技术比武,师傅一定报名参加。他说多与高手过招,长见识,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司志浩说。“多学、多看、多练、多钻,才能提升水平,才能有新发现,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吕桂柱说。他先后参与研制并装配完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直径1015毫米的系列大型珩磨头、直径达500毫米的系列双排滚珠组合镗滚头,创新成果达20多项。
 
  (原标题:吕桂柱:磨出层层茧 手下无误差)

上一篇:烟台职院获国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二等奖

下一篇:济南电子机械学校理实一体教学成果显著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