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 浅谈中国制造的“五部曲”

2017-05-11 10:12:166648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中国制造2025》颁布两周年以来,中国制造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从历史得角度观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用这五个词——自造、制造、质造、智造、创造,来描述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造衰落 工业兴起
 
  人类两千年的文明都处于自给自足的时代,那时人们自己制作工具,衣食住行很少依赖家庭之外的资源。直到蒸汽机等新能源的发明让生产慢慢集中慢慢规模化。因为机械能不像简单的家庭手工业可以分散化,水能、电能等都集中在河流、矿产附近,所以就催生了一批很有地域特色的工业的诞生。
 
  然而工业在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当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时候,中国还处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绝大部分是自己制作。小农自然经济占据主导的市场没有引起工业品的规模化生产,也制约着技术的创新。
 
  经过工业革命,西方很快进入自动化生产即机器生产时代,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使得西方物质从缺乏时代走向了饱和时代。日用品的充足供应使得西方国家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大型先进机器设备的研发制造当中,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都得益于前几次工业革命。同样,国防武器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进一步磨砺。
 
  制造大业 富国强兵
 
  工业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产品过剩。源源不断的机械能使得商品可以不分白昼黑夜地生产出来,但发达国家消费总量有限,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他们发动了贸易战。在中国封闭经济环境下,他们用武力打开了清政府,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机。伴随贸易战而来的是鸦片毒害,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华资源,侵吞人民财富。
 
  为了抵御侵略,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创办铁路、钢铁厂、机器制造厂,建军校、海军舰队等,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工业打下一定基础。改革开放又拉开中国制造业新篇章。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民营制造业崛起,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从复苏走向强大。现在,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成为“世界工厂”。
 
  质造品牌 工匠精神
 
  制造大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强国主要强调技术含量和质量,强调自主研发实力。在迈入制造大国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主要依靠大量而廉价的劳动力和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高度的环境污染等保持低成本大规模的优势,没有过硬的品牌,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经过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之势正在形成。
 
  质造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和专注,需要工匠精神。从我国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成功到艘航天飞机的诞生,到如今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所有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几代人的工匠精神。
 
  质量结合技术让中国质造走向。国产手机小米、华为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格力、海尔也已经成为实力品牌,国产汽车、飞机的国内市场占比不断上升。在仪器行业,也涌现了像华立、德力西、聚光科技等一批品质企业。我国“中国品牌日”的到来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品牌战略的重视。
 
  智造趋势 决胜千里
 
  除了产品质量,现在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性能。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市场的需求总是走在前面。生产的简单工业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独特的要求,产品的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成为主要性能特点,制造业的智能化迫在眉睫。
 
  近年来,世界制造强国纷纷布局“智造”格局。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与此同时,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回归规划,日本也提出振兴制造业计划,强调工业从精益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我国也不例外。科技部近日出台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装备、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工业传感器、智能工厂、网络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等项目获得重点支持。目前国内、大型数控机床仍依赖进口,数控机床走上“中国智造”之路刻不容缓。
 
  创造发明 赢得未来
 
  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互联网和制造业紧密融合,消费者驱动,环境与资源的挑战。而整个制造业同样面临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新挑战,规模和成本控制不再是制胜的法宝,制造业需要进行全新的、多模式的发展,创新要素显得重要。
 
  联合国大会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并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显示了创新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动力已获得广泛共识,中国方案再次为课题贡献智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逐渐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那么中国未来的优势必然从创新出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全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经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创新的基础素质,“双创”背景下,中国正涌现出一群充满激情的企业带头人,他们积极创新,致力于占据产业链的,未来,“中国制造”定会成为“中国创造”、“中国发明”。
 
  结语
 
  实际上,“工业革命”始终是近现代的主旋律,它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一个进行时。同样,“洋务运动”也是一个一直延续的运动,我们从19世纪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今天这个追赶的使命还没有彻底完成,“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学习与创新也是相辅相成互不冲突的,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中国正在以强大的创新实力实现飞跃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水平。古代我们有四大发明,而近现代我们主要是在制造先进国家已经研制出来的产品。未来,中国还会朝着发明创造的方向前进,为世界贡献新的文明成果。
 
  (原标题:浅谈中国制造“五部曲” :自造<制造<质造<智造<创造)

上一篇:机械自动化进行钣金加工是大势所趋

下一篇:中国工业机器人高速发展 国产伺服电机任重道远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