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实现数控机床产业的弯道超车
- 2017-05-02 13:28:065565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一年一度的德国工业博览会于今年4月底在德国汉诺威隆重开幕。即将迈入70周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已成为当今规模大的工业盛会。今年德国工业博览会将以工业4.0为核心,重点展出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工厂、工业零部件等工业领域的产品成果。数控机床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数控机床的技术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作为大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数控机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产量达到39.1万台,比2010年增长65%。但与德、日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例如,2014年国内数控系统仍有90%需要依赖进口。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突破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枯燥的申请数据,透视数控机床技术竞争格局,尝试探讨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之路。
工业4.0时代到来,数控机床技术进入新一轮更新周期,产业格局面临洗牌
截止2016年12月,数控机床领域申请量达到10708件。从申请趋势来看,自2006年后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并在2012年前后达到高峰。目前数控机床申请量进入了阶段性的回落,2016年更是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随着工业4.0的深入推进,数控机床技术进入新一轮的更新周期,技术的更新换代必将导致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中国成为大产出国,但技术的竞争力不足
在新一轮的技术更新中,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都积极开展技术和布局。目前,中国、日本、美国、德国是数控机床的主要产出地,四国的产出量超过总量的85%。而其中,中国成为了大产出国,产出量为6586件,约占总申请量的60%。从受理情况来看,中国、日本和美国是当前数控机床技术竞争为激烈的地区。
虽然中国产出量巨大,但对外输出量少,只有26件,技术的竞争力弱。相比之下,日本对外输出高达1121件,其中向中国输出82件(占输出总量4.06%),向美国输出247件(占输出总量12.24%),向德国输出224件(先输出总量11.10%),其技术能力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此外,美国和德国数控机床输出量也比较大,分别是506件和220件,也展示了较强的竞争力。
日本、德国技术沉淀凸显工匠精神,中国技术积累根基尚浅
从各国的申请趋势来看,日本、德国数控机床从上世纪70年代后一直维持较为稳定的输出,一方面反映出这两个国家的数控机床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积累,另一方面说明了日本、德国对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完善,凸显出日本和德国企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数控机床申请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得益于“十一五”后,国家推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因此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日本、德国超过40年的技术沉淀相比,中国技术积累有所欠缺,根基尚浅。
关键技术关联度高,技术研发需要全面突破
数控机床分主要有控制技术、加工技术、机床零件、相关附件等。从申请量来看,数控机床技术集中在控制技术(2827件)、加工技术(3505件)和机床部件(3286件)三大方面。
从控制技术、加工技术和机床部件技术的申请态势来看,这三种关键技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95。由于各类型技术关联度高,关键技术的发展需要全面突破,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中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有待加强,技术产业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申请人前20名中,日本企业占11个,中国企业(大学)共4个,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存在明显劣势,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有待加强。此外,从中国申请人前20看,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知识和技术产出能力,但是并未能真正转化为产业成果,需要加强产学合作,提升技术产业转化能力。
结语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4.0重要发展领域,已经成为主要工业国家重点竞争领域。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技术追赶势头不可阻挡。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周期中,中国有望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实现产业的弯道超车。然而德国、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是几十年精益求精、不断沉淀的成果,中国企业的劣势并非朝夕可改,中国企业只有以同样的工匠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对工艺的追求和技术的渴望,才能打造出过硬的企业竞争力,不断迈向产业领域,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原标题:数控机床 何时可以成为我国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