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能升级道路上 中日如何优势互补
- 2017-04-18 10:09:285164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近二三十年来,日本制造业给人们留下较好的印象。中国商务部报告也显示,日本企业拥有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日本部分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汽车、钢铁、机床、造船、机器人产业和建筑机械产业等。而这些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划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不谋而合。
两国产业如何更好地优势互补?如何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4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日产业合作论坛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制造 2025与中日产业合作”的演讲。王喜文指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巨大的工业转型时期,工业 2.0 要向工业 3.0过渡,工业 3.0 也要向工业 4.0 过渡,也就是说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信息化、智能化的市场需求积聚爆发。这也是很多国家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想把握好中国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去扩大自身的市场。这也是合作的一大机遇,可能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中国企业联手实现产业升级,带来很好的机遇。
王喜文分析说 ,《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包含数控机床和智能机器人制造、轨道交通、智能交通、新能源等等,希望更多的日本企业与《中国制造 2025》这一项战略规划对接,目标产业可以集中在日本工业的四大板块,包括电子、机械、机床和智能机器人方面。
在智能制造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领域,王喜文认为中日合作空间很大。在智能制造方面,日本企业的制造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日本的机器人数量多,日本有很多先进技术与经验可供借鉴。在绿色制造领域,因为绿色制造目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到工业的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日本是重视环保的国家,有很多节能技术和环境技术,这些新技术未来也会非常适用于中国市场。
王喜文后还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给中日产业合作提出两项建议。在国家层面,应该启动政府指导下的对话机制,包括像中国贸促会跟日本贸易促进协会之间的交流,非常有必要。在工业和制造业合作方面,中日两国都跟德国签署了国家层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和日本之间也可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战略研究合作,还可以加强标准化合作,开展试点示范的经验交流以及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共同建设产业示范园区。
从企业层面来讲,王喜文认为应该改变一种思维,可能以前日资企业到中国建设生产基地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这是Made in China的过程。他觉得未来应该向 Madewith China过渡。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采取与中国企业和市场合作的方式共同创新,来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第二,发挥日本企业的先进经验,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三,与中国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在中国新兴的成长企业初创阶段实现产业对接,这样对外资企业来说回报率也更大一些;第四,在时间上应该面向更长期,在空间上应该面向。日本企业也可以跟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不仅仅面向中国的市场,未来可以和中国企业一起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开拓第三方市场,开展产能合作等。
(原标题: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中日产业智能升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