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双”评选渐近尾声 这些事你还不知道
- 2017-04-06 10:25:315267
【机床商务网 国内新闻】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2016年度的“双”评选,即“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已经渐近尾声,其评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用户应用效果调查核实阶段已于3月下旬收官。
评选组深入用户企业 奖项“货真价实”
用户推荐是“双”评选的显著特色。2016年度的“双”评选于2016年底启动,从2017年2月下旬,评选进入用户应用效果调查核实环节。机床协会行业部相关技术专家组成4个用户调研小组,历时一个月,足迹遍布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5省份,走访的用户行业广泛覆盖航空航天、汽车、能源、轨道交通等各领域,走访过程中得到用户行业的积极支持与响应,真正落实了从用户视角评定国产装备的性能与可靠性,为“双”产品评选铸入“真金白银”。
尽管从主办方角度而言,用户现场走访极大地增加了评选活动的工作量,但是机床协会行业部相关技术专家表示,这种走访用户企业、现场“取证”的工作十分必要,大大增加了评选结果的含金量,一个产品到底好不好,归根结底是要由用户说了算。
在走访用户过程中,评选组专家有时一天就要走访三、四家企业,还会遇到用户企业临时有事不方便接待等情况。面对这些困难,专家们不辞劳苦,为了听到相关设备负责人的评价可能要一等几小时,或者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再次往返用户企业也是家常便饭。评选组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尽量将走访覆盖到更多的用户企业,听取更多真正使用设备人员的声音。而辛苦付出的背后,就是为了对每项申报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质量做出充分公正的评价。
机床协会开展的“双”评选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评选开展的每项工作都是公益性的,“双”评选的宗旨就是在行业内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并为机床工具企业和用户领域架设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在通过用户调研获得手资料的基础上,评选组专家还会结合申报产品或技术在行业的应用范围、替代进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量进行评选。但用户的评价推荐作为基础条件,使得评选结果说服力。正因如此,“双”的评选结果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对用户企业而言,“双”也自然成为用户购买设备值得信赖的备选目录。
倾听用户声音 深度服务行业
在用户调研中发现,无一例外,能够获得用户推荐的申报产品都充分彰显了制造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有的申报企业和用户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比如,某申报企业的数控车磨复合加工中心,其设计思想和设计工艺都是用户提出的,双方联合研发,尽管中间出现过不少问题,反复改进很多次,但是因为企业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很快又再订购了一台。还有一家申报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将磁力皮带改成普通皮带,直接为用户降低大量成本,并且很多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多次修改,用户自己都表示生产企业卖给他们的台设备估计没赚到钱,但是他们也很快就订购了第二台。
再比如,木工机械的生产环境中粉尘比较严重,而粉尘进入导轨会直接影响导轨寿命。某家企业申报的导轨产品就针对木工行业的用户,专门设计了双重密封,解决了导轨的寿命问题,再加上产品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也都达到要求,用户对产品表示很满意。
有些申报企业获得用户推荐的理由更简单,就是服务到位。某企业申报的数控车床市场占有率很高,其用户反映已经坚持买这家企业的车床七八年了,每次用户对设备提出一些小改动,这家企业都尽量满足,偶尔产品有些小问题,服务人员也总是能够及时给予解决。
所有的声音都表明,赢得用户的心才能赢得市场。更令人鼓舞的是,用户反馈的积极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国产装备近些年来在不少用户领域获得的长足发展。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有些企业申报的创新技术,其产品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甚至有些性能还要优于进口,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购买成本,用户评价很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个柔性制造数字化车间,据用户介绍,这个数字化车间直接改变了用户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环节完全实现无人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用户企业的很多兄弟厂家参观后也都有了购买意向。
相比用户赞许,不好的反馈更值得注意。比如,有的用户反映,刚买的设备只用了几个月,扫码器就坏了,接着加工中心的刀库也坏了,换了刀库后却被发现是旧的,于是跟供应商发生了纠纷,后也不敢使用这台产品了。还有的用户反映,其新购买的某厂家的车床产品质量很差,停电再开机后精度发生很大变化,月平均故障率非常高。
这些用户不满意的申报产品自然被淘汰出局。抛开评选不论,诸如此类的反映特别值得行业反思,评选组成员也在积极联系这些生产企业或者其所属分会,以便将这些用户意见及时反馈过去,建议这些企业充分倾听用户声音,对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
某种意义上,“双”评选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评选活动,它在机床与用户企业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深度沟通渠道。
(原标题:评选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