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是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基础

2017-03-20 10:15:11646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国必须打造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具体来说,要优化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比例、畅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道路、提升新时期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
 
  今年全国两会上,振兴制造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从太钢如何成功破解圆珠笔芯之问,到互联网技术创新怎样由“中国山寨”转变为“从中国拷贝”;从网购假货问题,到有些企业连“一个国产螺栓都不敢买”……代表委员们在充分肯定创新进步的同时,也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我国制造业虽取得巨大进步,但从横向看,与西方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较大,总体上还处于世界制造业中下游水平,大而不强、量高质低、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特征明显。工业产品结构上,低端供给严重过剩,供给严重不足。从问题成因看,除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外,与工匠精神缺失、大国工匠数量不足也有很大关系。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据统计,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技工占比40%,德国的这个数字达50%。反观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已成为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影响,工匠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历来不高。现实中,受各种条件限制,技术工人待遇低、发展前途不明朗,也大大削弱了这类职业的吸引力,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更是常常被贴上“差生”的标签。
 
  而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则非常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针对职业教育投入大量人才、财力、物力。德国企业家认为,的产品要由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其实,我国可以从中借鉴到一条宝贵经验,即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国必须打造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具体来说,首先,在教育层面,纠正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局面,优化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探索开展高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工业文化普及、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结合试点。其次,在国家层面,畅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道路,改革现有职称评选方法,提高技术工人的薪金待遇,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增强职业吸引力。后,在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新时期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鼓励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具体部署。可以预见,这必将对推进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原标题:为何日德制造业崛起靠技工,而中国人却不愿做技工?)

上一篇:3D、4D打印技术对智能工业化有何影响?

下一篇:我国机床操作工短缺量达60万 技能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