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宁波22条扶持政策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

2017-03-13 08:46:548674
来源:中国宁波网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近日,《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出台,22条扶持政策,即日起将惠及万千宁波制造企业,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若干意见》认真梳理了近年来宁波市相关政策文件,保留了实施成效明显、广受企业欢迎的政策,但是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更加强调扶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而且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成色十足。
 
  2017年是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质性启动年。2017年宁波市目标为实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5%以上;重点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力争在15%以上。
 
  在创新能力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6%,规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规上工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数(件)70件以上。
 
  在质量效益方面,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1.3,规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
 
  在融合发展方面,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87,装备数控化率65%,机器联网率34%。
 
  在绿色发展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8%,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98%。
 
  今后三年试点期内,市财政局每年新增统筹安排3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并整合科技创新等相关政策扶持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总体测算,市级财政三年内总扶持资金超过100亿元。同时,安排15亿元资金专项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应该说,该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足。
 
  政策点睛三年内总扶持资金超过100亿元
 
  构建“351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新材料、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三大战略性产业,提升发展以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以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和工业创新设计、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
 
  鼓励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属于“3511”产业、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中国制作业500强、中国互联网100强和央企等企业设立的总部,区域中心及其他特别重大企业,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扶持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鼓励重点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开展产业链招商。
 
  对属于“3511”产业,投资规模1亿元(含)以上的工业投资以及投资规模10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实行分类分档分期补助。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智能装备产业项目高补助5000万元,八大细分行业中其他项目高补助3000万元。
 
  对千亿级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扶持政策,对完成目标的行业骨干培育企业和高成长培育企业,按其年度地方财政实际新增贡献超过目标的部分给予奖励。
 
  对成功进行市场化招商的企业、平台、机构等主体,按项目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3511”产业及特色块状产业企业开发智能化改造。对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市级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项目,按照实际投入给予不超过20%、高3000万元的补助。支持设立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套装备产品专业险种,给予首年度保险费用80%的补助,高可补助500万元。
 
  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对列入的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扶持政策,高可享受不低于1亿元的补助。面向八大行业细分领域,支持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牵头合作共建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其中仪器设备投入占60%以上的,且区县(市)已投入经费支持的前提下,给予高3000万元的补助。
 
  推进行业技术突破。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面向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市“创新2025”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智能芯片及基础软件、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信息设备及产品、海洋新材料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优先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实施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鼓励引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对入选“3315”计划、“泛3315”的人才团队给予50至2000万元的资助,对新引进的海内外人才领衔的重大项目给予高1亿元资助。实施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制造业领域企业人才攻读硕博学位,经自主培育成为宁波市特优人才及以上层次的制造业人才,给予高2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给予引进单位高每人10万元至30万元的工薪补助。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选择一批制造业与宁波市各级职业院校成立制造业校企联盟,开展校企对接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急需人才。
 
  对宁波市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与本地“四基”企业开展协同制造的,可给予采购方高200万元的补助;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机制,按首年度保险费用给予一定支持。
 
  对制造业领域的重点服务平台可给予高200万元的补助;对大数据应用的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给予一定补助。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入选“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分别给予30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实施制造业单项企业培育计划,对列入制造业单项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的,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对市级认定的单项示范企业,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列入省级以上培育试点示范的制造业“三名”企业,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对本市工业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100亿元和5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
 
  将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作为绿色制造的发展重点,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吸引银行、保险、担保、绿色基金等各类金融资源参与,利用政府采购和产业配套关系整合供应方和需求方,鼓励应用机构采购本地企业开发生产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
 
  鼓励制定、国家、行业、“浙江制造”标准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补助。对获得中国质量奖和省、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补助。
 
  鼓励企业争创质量奖,参与品牌认证。对获得中国质量奖和省、市政府质量奖、制造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全国示范区、“浙江制造”品牌、“浙江制造精品”的企业或者牵头单位,分别给予补助。
 
  全力保持制造业贷款合理增长,力争三年制造业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0%以上;调整政府对金融服务业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机构个性化指标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重点产业项目推荐合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评价结果排名较低的银行,取消其享受宁波市相关政策的资格。
 
  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组建10亿元以上市再担保有限公司、5亿元市专项建设融资性担保公司,各区县(市)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政府转贷基金规模。
 
  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新三板挂牌、上市辅导备案、境内IPO受理、境内外上市以及市外买壳等方式实现上市并回归的企业,分档给予一定补助。
 
  全市每年新增用地指标35%用于工业(其中5%用于小微企业),并原则上用于市重点工业聚集区;对纳入“3511”产业体系的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基准地价的8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其中属于八大细分行业的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浙江省工业用地公开出让低价标准确定土地出让底价。
 
  对企业发起设立的各类子基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基金优先参股支持;每年在“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亿元资金用于兑现本意见中涉及的“一事一议”政策补助。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载体,每年安排8000万元,对于市级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等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按照小微企业的使用面积、团队数量、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投入等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获得示范的空间载体,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以及宁波市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出口产品的质量,加快提升外贸产品档次,加大对外贸企业采购宁波市产品的支持力度,支持宁波市企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扩大出口。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一项好的政策,终需要落实到实处。对此,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呢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机制、考评等两方面入手。
 
  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和工业投资等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区县(市)结合地方实际和试点示范任务要求,制定实施相关实施方案和专项政策。财政、人才、金融、国土、规划、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会相应加强试点城市建设的相关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的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管理督查和考核评价机制。每年设立高3亿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奖励区县(市)。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市直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目标考核的单位以及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行政奖励。
 
  具体来说,让企业快速地知道这一波波新福利,让企业快速地领到这些福利。为此,相关部门将制定一个产业导向目录,将企业产品对照该目录,按照不同行业享受不同比例的扶持政策进行落实。“过去的申报评审制度会变成基本条件的普惠制度。例如过去申报的十个项目可能会有两个不符合要求,如今按照目录标准可清晰了解,什么项目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补贴,投资、设备、技术可以自行测算,避免在申报过程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出现,尽可能减少政府部门的评定、认定(功能)。此外,企业的项目也不需要申报到市里,只需在该项目所在的区县(市)进行申报。”陈炳荣表示。
 
  为何出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随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大科学决策,指明了“宁波制造”的出路和方向。
 
  历时一年努力,全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终花落宁波。去年10月,作为创建工作的三大统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行,另一个重要文件???关于推进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扶持政策意见正在修改完善。
 
  “尽管宁波市已经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做了顶层设计,但是如果没有确保规划蓝图实施落地的扶持政策,那么也难以实现。因此,市委市政府又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市经信委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童鸿根表示。
 
  “去年8月,宁波市明确作为试点示范城市,当时,中央曾希望宁波在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时候,积累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探索。”童鸿根表示,宁波市在2013年曾经出台的工业强市政策,5年执行即将到期,需要新的政策支持新一轮工业强市建设。
 
  为了探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路径,打造“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的“宁波智造”,有必要加强财政和要素支持,切实提升宁波市制造业发展水平。
 
  童鸿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宁波市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优化产业政策,更加调控和引导,创优势补短板,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新在哪里?更加强调扶持
 
  产业政策要,就是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常规方式,更加强调扶持。
 
  对照《行动纲要》和《实施方案》,宁波市对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行研究,结合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更加强调创优势和补短板。
 
  更加聚焦产业。将“3511”产业、八大细分行业和八大重点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八大细分产业培育政策,针对的是我们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就是希望拉长长板,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针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制造业人才引留难等问题,我们又提出八大重点工程,这方面更多强调补短板。更加重视产业链培育,制定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等专项政策,培育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细分行业千亿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和千亿级。更加重视产业组织建设,建立了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化、现代化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和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等反向倒逼机制。
 
  支持重点更突出。重点支持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和大保障。在大项目方面,重点支持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和各类创新投入,支持1亿以上新引进项目和1000万以上技改项目;在大企业方面,重点支持千亿级、百家行业骨干企业、百家高成长企业和一批单项企业;在大平台方面,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千亿级特色工业园区、有集成功能的制造云平台;在大保障方面,重点是推动落实政策任务、保障措施,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和制造业发展生态环境营造等。
 
  支持方式有创新。更加体现全市工作“一盘棋”思想,有利于分层分级合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和推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市级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明确市级支持方向、重点和标准,明确试点示范工作的具体指导、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和政策评估等工作要求。区县(市)负责落实专项试点任务推进等具体工作和切块资金的按要求兑付。更加体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的创新,以政策性竞争分配法和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等为主要方式。更加体现财力资金统筹性安排,政策以“1+X”组合拳形式体现,《若干意见》是政策总纲,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体现系统性,为其他配套政策留有接口,同时,政策执行是动态的,设定了三年实施时间和五年兑付时间,三年后新一轮政策将根据产业变化情况及时优化衔接和调整充实。
 
  (原标题:全面解析宁波22条新政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

上一篇:中国制造蒸蒸日上 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下一篇:详解智能制造中两大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精英企业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