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支撑制造业人才专业发展

2017-02-16 11:21:527266
来源:教育部 作者:李梦卿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旨在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素质。《指南》专门提出,要依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地方加强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加快引导职业院校推进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建设,完善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持续开展“双师型”教师轮训和企业实践活动,建立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工作,为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开阔视野、学习先进技术提供机会、畅通渠道。
 
  《指南》对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应成为今后我国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行动。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亟需按照《指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制造类专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造业多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尤其是“双师型”专业教师。
 
  一、兼职聘任是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
 
  《指南》提出,要引导学校聘任一批企业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制造业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关键。能聘任一批企业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就架起了产教融合的桥梁。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对职业院校很重要,对制造业专业人才培养尤其重要。只有企业人员才更清楚企业岗位对从业者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只有企业人员才更了解制造工艺和技术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只有企业人员才更清楚产业文化、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与教育联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聘任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对于制造类专业而言,文化的融入尤其重要,文化一旦有机融入,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方式、校园环境和课堂形式这些表象所呈现出的形态,将会更完善和丰富教育理念、课程结构和评价方式这些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所蕴藏的内涵。
 
  聘任兼职教师任教,在不少地方已有成熟经验,自2007年起,湖北省教育厅就开始在职业院校增设了批“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每个岗位每年补助2万元,楚天技能名师岗的申报条件中明确规定选聘人员必须来自行业、企业,必须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员,而且要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省级、技术能手(大师、名师、能工巧匠)。江苏省从2010年已开始启动“江苏产业教授”的选聘工作了,由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组织实施,这些产业教授全部来自企业,他们到普通高等学校作为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兼职教师,较好地推动了高校与企业的对接。这些地方经验都为国家层面制订实施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提供了较好的样本,为产教融合推动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指南》提出在从企业中聘任兼职教师,意义也在此。
 
  二、专业轮训是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知识更新的有力措施
 
  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断并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十分紧迫,在制造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的时代,如果专业教师不主动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尤其制造类专业教师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前沿和动态缺乏充分认知和掌握,培养的人才将很难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也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要求。
 
  因此,《指南》提出要加强引导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师参加5年一轮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到高新技术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引导制造类专业教师到高新技术企业实践等,都是出于人才培养能顺利与企业岗位对接、与现代技术对接的基本出发点考虑,既有必要也应必须执行。201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再次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完善、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提升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专业轮训和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十多年一直坚持实施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力措施和重要抓手,对于制造类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走进企业了解先进技术尤其重要。
 
  三、进修访学是制造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指南》提出,要选派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专业教师到发达国家进修访学。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我们既要立足国内实际推动创新发展,也要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对于我们从事培养健全多层次人才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有异曲同工的是德国有工业4.0、美国有工业互联网、日本有《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有《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我们的专业教师应该到发达国家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吸收这些国家在制造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可行性做法,兼收并蓄、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当中来。
 
  出国进修访学不仅是教育界一直具有的良好传统,也一直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十年间,全国各地教育部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组织了多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校长培训团赴德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考察研修,很多地方和职业院校就是得益于这些活动,学习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CBET”等人才培养模式,回国后深入推进各自学校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工作。有的基地学校甚至地方政府成立了中外合作机构,如湖北工业大学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已签订了合作协议,拟建立湖北中德职业教育联盟,下一步将就“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成立了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长年面向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教师开展中德合作专业技能培训,并选派学员赴德学习。这些机构为专业教师出国研修提升专业能力,开阔专业视野提供了很好平台。大量的事实明证了到发达国家进修访学是制造类专业教师开阔视野、习得先进技术、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原标题: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支撑制造业人才专业发展)

上一篇:汽车业订单拉涨机床进口 逾百家中企今秋聚首汉诺威

下一篇:辽宁制造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