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转型上海圆桌会议在沪顺利召开
- 2017-01-16 09:04:457759
【机床商务网 机床会议】1月11日,“产业创新转型上海圆桌会议——‘十三五’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研究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孙福庆主持。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作主旨发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伟作主题发言。上海市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黄瓯、上海市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秦丽萍、中国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书长郁鸿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布局研究室主任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货俊,以及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聂永有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专家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上海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熊厚、秘书处处长杨会军、科研处副处长陈跃刚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以制造业升级驱动经济增长
针对实体经济结构失衡风险议题,黄群慧认为,中国经济形势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特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但是,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这意味着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房地产的保增长作用还过度依赖。
黄群慧表示,发达国家以重振制造业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例,而是通过技术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来提升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业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能力,进而使制造业重获竞争优势。对于制造业而言,关键是基于复杂性能力提升的效率改善,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以工艺创新能力、产品设计构架能力、复杂产品开发能力、融入创新网络能力、价值链垂直知识整合能力等驱动整个价值链条的能力。
黄群慧认为,中国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两大手段——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需要在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装备等五大工程上加大投入。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技术路线图)等领域。
防范增长动力转换风险
谈到“上海制造业转型风险与战略方向选择”,李伟表示,上海把服务业比重提升作为产业升级方向,制造业比重下降,可能引发增长动力转换风险和比较优势转换风险,以及中升级中的边缘化风险。要突破转型风险,则需要以超越比较优势的制高点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
李伟认为,从以往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结构性减速特征是制造业比重下降,经济增长下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于服务业,其比重下降,导致整个经济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效率驱动增长能力下降,导致经济增长趋缓。上海目前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结构性减速阶段,而上海特有的发展模式特征,导致这种结构性减速可能引发增长动力转换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比重提高过程中,实现了增长动力转换,而上海已经进入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阶段,仍然没有形成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增长,上海需要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中,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缺乏增长动力转换的产业支撑,可能引发增长动力转换风险。
李伟认为,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智能制造新的发展形态和新的产业分工制高点。工业4.0的核心之一就是以工业互联网重构产业竞争制高点,使产业竞争制高点从原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主导,以及产业链环节主导,向工业互联网的参考架构和标准体系转变。上海制高点战略的重要方向,即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他进一步分析上海制高点战略需要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融合型产业形态模式创新主导产业升级;二是以创新创业型产业生态产业升级;三是主动参与产业分工重构;四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跨界融合型产业组织来推动产业政策方向的重大调整;五是要借用集成、协同、开放的平台型创新体系带动产业升级。
在专家发言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
黄瓯介绍了上海市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所做的努力,一是注重补短板,二是以典型示范项目来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秦丽萍指出了中国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分析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认为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郁鸿胜建议,希望在座的专家学者能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区域布局调整来研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
陈耀、李晓华、货俊、聂永有分别围绕“非核心功能疏解下的制造业升级”、“‘新经济’与上海发展新机遇”、“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与‘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产品空间理论研究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和路径”四个议题来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
孙福庆在总结中对“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一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联动建设问题;二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应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做哪些服务和贡献;三是如何构建制造业的完整生态链。后,他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及上海研究院今后多合作,在座的专家学者今后多交流,共同为上海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原标题:产业创新转型上海圆桌会议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