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商务网

登录

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01-11 09:12:486891
来源:中投顾问
  【机床商务网 市场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制造的浪潮应运而生,成为产业重要的增长突破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5年5月19日,我国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重点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技术。
 
  (二)发展潜力大
 
  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制造的浪潮应运而生,成为产业重要的增长突破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表现,成长为智能制造的前沿阵地。浙江省海宁市则是其中代表,作为长三角地区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大势中已具有一定的变革基础。无论从地理区位、经济基础,还是人居环境方面,都体现出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阿里云用人工智能开启“新制造”
 
  为制造业提供人工智能ET(人工智能系统),让工厂的机器及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具备ET大脑,通过公共云的普惠计算能力以及物联网技术方案,协助制造业智能升级。这是阿里云ET在“新制造”领域的新动向,也是2016年12月15日于惠州收官的2016广东省大数据大会暨2016云栖大会广东分会的一项重磅发布议题。
 
  目前,阿里云正在搭建中国制造2025的架构雏形,为企业提供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基于云计算为社会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25%的生产效率提升,创造额外附加值6万亿。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业4.0新技术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提升效能的关键。
 
  二、不利因素
 
  (一)非刚性的市场需求
 
  尽管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主题,但智能装备领域公司的终业绩表现呈现较大差异。智能装备产业需要企业长期的科技投入,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并为用户所接受。科技投入会消耗企业利润,短期难以收效。产品研发成功,又将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通常是非刚性的,尽管智能装备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微观企业经营者的信心、预期通常难以摆脱宏观经济的影响,致使企业家决策顺周期而非逆周期,宏观经济影响加重,看不见的手作用有限。
 
  每个有活力的智能装备领域的企业都在寻找、发掘需求强劲、不受周期波动影响的刚性需求。面对需求,只有少数企业会凭借综合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行业翘楚。即便如此,成功的企业同样要经历大浪淘沙始见金的过程。
 
  (二)成本加大
 
  为进行从普通制造向智能制造和工业4.0战略的转型升级,各公司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因此导致基础建设和设备投资较大,研发支出、人工成本等费用增长。研发和人工成本费用的上升可能引致产品利润率的降低,对行业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预测分析
 
  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8.6万台左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25.6万台。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46万台,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15%,2021年保有量将达到102万台。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2014年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了55%;2015年达到6.6万台。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9.4万台,未来五年(2017-2021)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25%,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9.7万台。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预测分析

(原标题: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预测分析)

上一篇: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深度分析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12月份继续显示复苏迹象 增长超出预期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