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机械:小改变带来的大进步
- 2013-10-12 09:51:417929
——访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炎秋
【机床商务网】导读: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炎秋可以说是半辈子都和机床打交道的“老机床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机床厂的装配工、调试工到创办三星机械至今,坚守在机床行业四十余年,他说,他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欢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如今,面对着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王总带领三星机械坚持擅长的线切割领域——“专注产品,钻研创新”,数年潜心研发,用看似简单的小改变带来了产品的大进步。
偶然的入行 四十年的坚守
其实要说三星机械,就绕不开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王炎秋。
1970年,当时的王总还是初入社会。王总说,并不是他选择了机床,而更像是机床选择了他。“1970年,我当时分配进了机床厂,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从1970年到2013年,整整43个年头,王总可以说接触过了机床生产的各个领域。“我在厂里面,做过装配工,做过调试工啊,作为维修工,可以说线切割生产的各个环节我都干过。”
到如今,三星机械已然成为江苏泰州地区电加工机床行业的佼佼者,王总总结了他的秘诀。“不管是打工也好,自己办企业也好,我觉得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敬业,一个是对这个事情的热爱。很多人说年纪大了,应该要休息。但是我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如果不喜欢做,只是为了生活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必须去做,那就会感觉到很压抑。但是如果你本身就喜欢去做,就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动力,这就是一种爱好。所以我跟其他人讲,个,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喜欢;第二个,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用心去做。只有这两个前提,你才能把事情做好。”
偶然间的入对行激发起了王总对于机床的无限热爱,而他所说的“热爱”和“敬业”成为了他坚守机床行业四十余年的动力,也促成了三星机械的今天。
偶然的入行 四十年的坚守
其实要说三星机械,就绕不开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王炎秋。
1970年,当时的王总还是初入社会。王总说,并不是他选择了机床,而更像是机床选择了他。“1970年,我当时分配进了机床厂,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从1970年到2013年,整整43个年头,王总可以说接触过了机床生产的各个领域。“我在厂里面,做过装配工,做过调试工啊,作为维修工,可以说线切割生产的各个环节我都干过。”
到如今,三星机械已然成为江苏泰州地区电加工机床行业的佼佼者,王总总结了他的秘诀。“不管是打工也好,自己办企业也好,我觉得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敬业,一个是对这个事情的热爱。很多人说年纪大了,应该要休息。但是我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休息。如果不喜欢做,只是为了生活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必须去做,那就会感觉到很压抑。但是如果你本身就喜欢去做,就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动力,这就是一种爱好。所以我跟其他人讲,个,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喜欢;第二个,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把它做好,用心去做。只有这两个前提,你才能把事情做好。”
偶然间的入对行激发起了王总对于机床的无限热爱,而他所说的“热爱”和“敬业”成为了他坚守机床行业四十余年的动力,也促成了三星机械的今天。
现实的差距 产品创新常记心上
在机床行业四十余年的摸爬滚打,为王总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让他看到了国内机床行业和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差异。
“我们国家生产线切割机床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是这四十多年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很多都是在外观上做一些改变。而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愿意卖给我们。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的机床行业和他们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还有文化上,整体的创新理念上。”
王总说,现在很多国内的企业很多情况下扮演的是“组装者”的角色,核心的部件很多都是来自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国内企业真正自己做的东西并不多,也不精。以线切割机床为例,国外的单向走丝误差可以缩小到几个μ,而我们国产的快走丝误差要到达几个丝,仅性这一线切割机床的核心竞争力就落后不少。
作为奋斗在机床制造线的三星机械,也把对往复走丝这一打上中国烙印的特色机床的创新和完善时刻记挂在心。
小改变带来大进步 “中国制造”媲美“舶来品”
历经5年的磨砺,三星机械对于产品创新的坚持终于带来了回报。
2007年,2008年,三星机械的中走丝系列产品连续获得了两项发明,尤其是关于加工方法的改进,让客户可以用普通慢走丝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获得相近的效果。
说到这一加工方法的改变,王总透露,这一改变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起到的效果却非常明显。
“线切割加工机床可以分为慢走丝和快走丝。慢走丝是国外的产物,它是用铜丝的,一次性从工件上走过去,然后铜丝就被替换掉,所以它的使用成本很高,但是稳定性和性都很高。那往复走丝是在储丝筒上连续往复的走。往复走丝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但是精度不高。因为来回往复,钼丝会有损耗,不会很均匀的加工。”
三星则创造性地把加工的钼丝分成三段,在产品加工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分别使用同一根钼丝的不同段落,这样的话造成钼丝大损耗的粗加工阶段就不会影响到精加工时的度,大大提升了切割的度和稳定性。
除了性之外,性价比也是这款机床的重大优势。王总说:“哪怕是普通的国产慢走丝设备,价格也在三十万元以上,而这款中走丝机床的价格却只有十多万,而达到的加工精度却相去不远。而在材料使用成本上的耗费则更为明显,慢走丝的铜丝由于是一次性使用,耗损极大,使用一年大概要十万块钱,而往复走丝大概是15000元左右。所以说,这个机床的性价比是非常高。”
在获得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里,王总以及三星机械的技术团队又根据客户对加工精度、宽度的要求,使这项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得到了大大的推进。
在交谈的过程中,王总提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企业的文化。对于三星而言,它的企业文化则显得朴实而真挚: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做百年企业,而是立足当下,发挥在创新领域之长,做好产品。或许这样这样质朴的愿景,让三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把握了每一次发展的机遇。
在机床行业四十余年的摸爬滚打,为王总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让他看到了国内机床行业和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差异。
“我们国家生产线切割机床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是这四十多年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很多都是在外观上做一些改变。而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愿意卖给我们。但是归根结底,我们的机床行业和他们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还有文化上,整体的创新理念上。”
王总说,现在很多国内的企业很多情况下扮演的是“组装者”的角色,核心的部件很多都是来自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国内企业真正自己做的东西并不多,也不精。以线切割机床为例,国外的单向走丝误差可以缩小到几个μ,而我们国产的快走丝误差要到达几个丝,仅性这一线切割机床的核心竞争力就落后不少。
作为奋斗在机床制造线的三星机械,也把对往复走丝这一打上中国烙印的特色机床的创新和完善时刻记挂在心。
小改变带来大进步 “中国制造”媲美“舶来品”
历经5年的磨砺,三星机械对于产品创新的坚持终于带来了回报。
2007年,2008年,三星机械的中走丝系列产品连续获得了两项发明,尤其是关于加工方法的改进,让客户可以用普通慢走丝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获得相近的效果。
说到这一加工方法的改变,王总透露,这一改变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起到的效果却非常明显。
“线切割加工机床可以分为慢走丝和快走丝。慢走丝是国外的产物,它是用铜丝的,一次性从工件上走过去,然后铜丝就被替换掉,所以它的使用成本很高,但是稳定性和性都很高。那往复走丝是在储丝筒上连续往复的走。往复走丝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但是精度不高。因为来回往复,钼丝会有损耗,不会很均匀的加工。”
三星则创造性地把加工的钼丝分成三段,在产品加工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分别使用同一根钼丝的不同段落,这样的话造成钼丝大损耗的粗加工阶段就不会影响到精加工时的度,大大提升了切割的度和稳定性。
除了性之外,性价比也是这款机床的重大优势。王总说:“哪怕是普通的国产慢走丝设备,价格也在三十万元以上,而这款中走丝机床的价格却只有十多万,而达到的加工精度却相去不远。而在材料使用成本上的耗费则更为明显,慢走丝的铜丝由于是一次性使用,耗损极大,使用一年大概要十万块钱,而往复走丝大概是15000元左右。所以说,这个机床的性价比是非常高。”
在获得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里,王总以及三星机械的技术团队又根据客户对加工精度、宽度的要求,使这项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得到了大大的推进。
在交谈的过程中,王总提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企业的文化。对于三星而言,它的企业文化则显得朴实而真挚: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做百年企业,而是立足当下,发挥在创新领域之长,做好产品。或许这样这样质朴的愿景,让三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把握了每一次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