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 2013-09-23 18:02:318799
一、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现状
温岭市工量刃具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温峤镇及周边近地,发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从初的简单模仿过渡到现在的自行研发,一个新生的产业集群开始展露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根据温岭市工量刃具行业协会统计,目前生产企业已达400多家,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中规模上企业产值3.62亿元。从温岭市统计局的数据看,温峤镇2004年到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仅1家,2006年总产值530余万元,利税86万元。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家,总产值4730余万元,利税390余万元,从业人数307人。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家,总产值6200余万元,增长31%;利税400万元,增长33%;从业人数352人,增长15%。根据新统计,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1家。
2、产品现状
近年来,温岭工量刃具生产企业的产品已经实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相比初生产的钻头、丝锥等简单的产品,目前温岭市工量刃具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履盖了刃具的所有门类:加工各种外表面的刀具,包括车刀、刨刀、铣刀,外表面拉刀和锉刀等;孔加工刀具,包括钻头、扩孔钻、镗刀、铰刀和内表面拉刀等;齿轮加工刀具,包括滚刀、插齿刀、剃齿刀、锥齿轮加工刀具等;螺纹加工工量,包括丝锥、板牙、自动开合螺纹切头、螺纹车刀和螺纹铣刀;切断刀具,包括镶齿圆锯片、带锯、弓锯、切断车刀和锯片铣刀等;此外,还有组合刀具。
温岭的工量刃具产品虽然品种齐全,然而从产品质量看,尽管其品质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属中低档产品。一是从用料方面来看,目前企业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鲜有先进的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和陶瓷刀具。由于缺乏检验环节或有效的检验手段、设备,就算是高速钢也并不能保证质量,甚至有的企业还采用合金工具钢和碳素钢为原料。二是从热处理质量方面看,工量刃具热处理大多依赖外协加工,基本没有设立热处理质量金相检验环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从精度方面来看,目前本地产品还达不到国内厂商产品的精度。四是的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现在都已采用化学或物理气相沉积法涂覆碳化钛、氮化钛、氧化铝硬层或复合硬层以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但本地企业的产品鲜有使用这些先进涂层。
3、设备现状
部分企业开始采购国外先进的生产或检测仪器,如浙江上优刀具有限公司,2006年投入2500万元新添先进齿轮滚刀生产线,投资4000万元引进德国SMS公司六轴全数控铲磨设备和克林贝格P26检测设备。部分企业对现有的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装。但是从全行业来看,其技术装备还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刀具企业、先进的跨国刀具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像浙江上优刀具有限公司那样重金投入更新设备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还维持着原有落后设备。其次,尽管企业家有设备自动化改装意识,但缺少改装专业技术人员而使得进程缓慢。再次,虽然刀具生产设备的更新已获得一定的重视,但是其他生产配套设施却遭到忽略,比如,几乎每家企业对原材料成份检测都有需求,因为这些企业对国产的原材料信心严重不足,但行业内企业没有配备光谱仪或碳硫分析仪等金属材料成份检测设备。又如热处理检测条件亦及其简陋,大部分企业仅有洛氏硬度计,仅有少数几家单位有简单的金相显微镜。
4、员工现状
根据温岭市统计局数据,温峤镇2008年的9家规模以上工量刃具生产企业中从业人数352人。从学历来看,研究生0人,大学本科5人,大学专科14人,占员工总数的5.4%;从专业技术职称来看,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占员工总数的3.4%;从技术等级来看,技师1人,技师3人,占员工总数的1%。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对温岭市工量刃具行业提升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数控刀具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其发展对人才的依赖度很大,尤其是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大时更是明显。
5、市场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敏锐的温岭人意识到利用国外的废旧物资制造现代化设备能带来巨大的商机,由此,一个集中但无序的废旧工量刃具、电子元件交易市场在温岭市温峤镇诞生了。蓬勃发展的物资交易吸引了政府的注意,1987年9月,由温岭市工商局独办的温岭市温西工业品综合市场宣告成立。1994年3月,温峤镇人民政府会同温峤镇上、中街村联合投资300余万元对市场进行了改造,吸收市场经营大户联合投资150万元兴建一幢12间4层交易大楼,1997年市场举办“1997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会”,市场更名为浙江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市场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余万元,主要经营刀具、量具、齿轮刀具、五金工具等,经营户达500余户。2009年10月28日,总投资2亿多元的新交易中心建成开业,原交易市场整体搬迁。新市场总用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可设摊位1200个。规格按照四市场标准设计,是全国大、档次高的工量刃具专业市场。全国主要工具厂家在市场都有其代理商或专营店,市场年成交额2008年达15亿元。此外,温岭市有3000多家工量刃具商贸公司遍布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都能找到“温岭工具商人”的身影,他们采取经销代理和自产自销相结合的模式,长期从事工量刃具的批发销售,销售额超过50亿元,占全国工量刃具销售总值的40%以上。工量刃具业已成为温岭市温峤镇及其周边近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综观以上,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长盛不衰;二是以销带产、产销结合、以产促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之路;三是产业贡献较大;四是商机无限,前景诱人;五是喜中有忧,需要正视问题。
二、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格局落后。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以生产传统高速钢标准刀具为主,落后于现代制造业所要求的以刀具为主的生产格局。现代制造业对刀具的需求会迅速增长,而传统标准刀具的市场空间将不断缩小,因此,产业落后的生产格局将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2、行业“低、小、散”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工量刃具产业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尽管在总体规模和总量上占一定优势,但是企业数目多、规模小且分布散现象比较突出,规模以上企业偏少,没有集团公司。产品档次不高且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整体利润空间小。
3、集聚优势缺乏,要素制约严重。工量刃具企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条件比较简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而且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制约严重。融资渠道单一,大多为民间筹资,融资成本高。企业用电紧张,发展空间局促。
4、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短缺。本地生产技术人才少,只能依赖向其他大型企业重金引进人才,人力资源成本高昂。与高校间的产学研合作没有真正形成,研发力量薄弱,缺乏创新能力。加之研发产品设备投入大,且有一定风险,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温岭工量刃具产业的创新发展。
5、品牌意识薄弱,信任危机凸显。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如“上优刀具”、“德力通麻花钻”和“恒大刀具”等有一定的品牌意识,大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沿袭了依赖仿制或挂靠“”进入市场的经营习惯。在知识产权日益被重视的今天,这一陋习容易让本地企业受国内大企业的牵制,更会使全行业陷入信任危机,损害温岭工量刃具行业声誉。
6、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切削刀具更新换代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工量刃具行业质量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产品质量缺乏监控。由于我国工具标准体系滞后,非标产品经营存在技术协议和产品图样不规范,导致质量纠纷时有发生,而本地工量刃具行业的质量检测设备落后,许多质量难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7、行业缺乏引导,企业涵待扶持。当地工量刃具企业的经营者虽然创业精神,但由于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引导,提高意识。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努力扶持工量刃具产业,但受政策、资金等条件限制,培育企业发展的力度尚显不够,产业提升不快。
三、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基于化背景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制造业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工具工业承担了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重任,因此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为切削刀具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2008年,我国刀具消费总量已超过德、美、日等发达国家,达到40亿美元。可以预见,今后以切削刀具为代表的工量刃具行业的增长速度仍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有利条件,为工量刃具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运作空间和发展机遇。
加快温岭市工量刃具产业发展,要以培育先进工量刃具制造基地为主题,以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为主线,建设工量刃具产业集群。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优化物流配置,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且集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工量刃具制造业基地,打造“中国工量刃具之乡”。
1、建立产业协调机构,统筹产业发展重大问题
成立由温岭市相关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城西街道、温峤镇负责人任成员的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工量刃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并落实发展规划,制订扶持政策,强化责任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扶持的工作氛围,推进工量刃具产业快速发展。定期召开行业企业恳谈会,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发现和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2、扶优扶强,大力培育
出台扶持工量刃具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规范统计行为,创新税收征管方法,优化企业服务,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能行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骨干。建立合理、有序的融资机制,加强银企合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切实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响“温岭制造”
加强对“中国工量刃具之乡”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坚持举行每年一届的中国(温岭)工量刃具展览会。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工量刃具企业赴国内外参展,深化合作领域,提高竞争力和度。
4、破解土地难题,加快产业集聚
在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交易市场)周边,设立工量刃具产业集聚区。规划工量刃具制造业基地和市场物流配套基地,加快工量刃具产业与外围产业的对接。可分期并以分块租凭方式解决中小工量刃具生产企业用地,增强产业集聚,放大集聚效应。
5、自主创新,院企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综观世界近代史,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出现,都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新的技术革命。后金融危机时代,既要尽快缩小与现有产业技术的差距,又要赶上新一轮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任务更为艰巨。一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由政府牵头,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姻,积极走产学研发展新路子。加强与上海交大、成都工量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和台州学院等本地院校的科技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方式,使一批好的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二要创建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增强研发创新能力。组建工量刃具产业区域服务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使企业逐步从“仿造”走向“创造”。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工量刃具自主品牌。
6、提高产品质量,实施战略
“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引入工量刃具行业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生产秩序。同时,进一步健全工量刃具质量检测体系,提高检测水平,把即将成立和工量刃具技术服务中心下属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成为国内的检测中心,争取能被外界认可的检测资质。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努力,加大对工量刃具行业某些优势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德力通”、“上优”等企业的产品成为全国产品,同时培育一批省市产品。
7、重视人才引进,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工量刃具产业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产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队伍的建设是保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倡导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理念,制订人才引进政策,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使各类人才在温岭安心创业。二是借助各类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工量刃具行业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特别是要加强与本地本高校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定向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急需人才;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企业在职职工,竭力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四是促进规模较大的企业与本地高校、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共建科研基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促进产业科研提升。
8、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发挥温岭市工量刃具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搜集国内外工量刃具行业发展的动态,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引导、协调、监督企业生产的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三是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反映企业的呼声与要求,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四是组织企业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与经验,考察国内外市场,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和展示会;五是加强工量刃具行业协会与其它行业协会如机床工具协会、热处理协会等的联系,推动工量刃具产业与其它产业的配套与对接。同时,充分发挥浙江工量刃具中心党委的领导协调作用。
9、发挥专业市场作用,促进制造业发展
温岭市的工量刃具产业,应是浙江(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工量刃具先进制造业基地、配套产业基地的三位一体,浙江(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建设是工量刃具产业的核心与动力。温岭的工量刃具产业,起源于交易市场,由交易市场带动,受交易市场指引。对于交易中心的发展,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尽快完善产品展示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大客户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同时完善通信、金融、仓储、加工、信息、运输、餐饮、娱乐等便捷的系统化服务。二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高市场档次水平,推动上市商品品牌化和市场自身服务品牌化,塑造浙江(温西)工量刃具交易中心的市场形象,提升市场品位。三要创新市场业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发展具有市场特色的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经营业态。大力发展与市场相关的物流服务企业。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促进市场流通现代化。市场运作向化、化发展。四要加强信用建设,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度。巩固商品销售信誉卡和预赔基金制度,建立经营户信用档案和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促进商品市场信用制度化、规范化。五要推出“一场一策”的扶优促强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10、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主导产业
通过若干年努力,形成与工量刃具先进制造与贸易这一主导产业相对接的,包含原材料生产、热处理与表面处理以及物流等类型企业在内的配套产业集群,构建涵括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模块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扶持和培育从事高速钢生产与销售、硬质合金生产与销售的规模企业,引进或扶持从事工量刃具超硬涂层处理的表面处理规模企业。建设便捷畅通的、完整覆盖公路、航空、铁路、港口的内外物流通道,构建现代化的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