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替代效应显现 推动产业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
- 2013-07-19 11:51:206420
在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战略的带动和支撑下,我国机器人在过去20多年间得到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十二五规划中,工业机器人研发比重占863计划的27.59%。“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重发展装备制造,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研发智能化、机器人模块化单元产品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比较来看,机器人使用密度与制造技术实力高度相关。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强度完全不符合制造强国特征,2012年使用密度仅为21台/万人,低于平均的55台/万人,与制造业强国日、韩、德250台/万人以上的使用密度相比有显著差距。
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69万台,同比增长19.2%。据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伴随中国制造业升级,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总量的16.9%。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预测更为乐观,预计国内机器人的潜在总需求量约在167万-376万台,相比目前8万台的保有量,未来至少有10倍以上的空间。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40%。2011年增长超过50%,达到创纪录的22600台左右,仅次于日本和韩国。但是我国机器人品牌刚刚建立,国内企业对国产机器人品牌认知度低,国产机器人推广困难,市场占有率低。国外机器人企业采用整机低价倾销和提高维护备件费用的策略,打压国产品牌,使工业机器人市场大部分被国外机器人产品占据。
国产机器人产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机器人产品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很难建立机器人零部件配套体系,零部件厂家也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工业机器人的四大核心关键部件(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现行机器人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也不利于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建议建立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国家应整合国内各家优势单位,建立从研发到加工制造,再到产品化应用整个过程的协商机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攻关、联合协作、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使国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应用,在共性关键技术、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有所创新,在应用视觉等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和绿色节能技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等方面有所突破。
重点支持中国机器人做大做强,组建机器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机器人产品质量,形成自主产品和品牌。
科技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零部件企业针对机器人整机企业开发配套关键零部件,并建立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检测中心,按照国家标准,对各类关键部件实施全面的性能检测和产品认证,促进国产关键零部件的不断完善。